藩国梧桐赏析我读黄河大移民
时间:2020-07-18 00:25:15 来源:潞城环保厂家 浏览量:0
没有一本书能像《黄河大移民》一样,带给我心灵如此的震撼。读这本书,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泪流满面。在书里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我依稀看到了我的祖先的泪水,触摸到了我的先辈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
小时候,外婆总爱给我们讲她移民前的生活:有时候,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听得云山雾罩;有时候,就听得颇有些不耐烦。外婆说她小的时候,家里就有满满一场院的花生,这在我们听来几乎是天方夜谭。毕竟我们小时候见过的花生都能数清,怎么外婆小时候竟会有满满的一场院?
外婆的故事每次说到这里,我的哈喇子就快要滴答下来。这时的我,准会半是疑惑半是向往地说:“外婆,你看场院的时候,不会偷吃花生的吗?要是让我去看,我准会将一场院的花生,统统吃完。”每次,听到我的这种孩子气的问话,外婆的脸上,就挂上了淡淡的微笑。外婆可能也就大概明白,对我们这群小孩而言,要信服并随她一起回到她的童年,实在困难。
对小时候的我们而言,花生,是非常稀罕宝贵的奇物,所以,我们理解不了外婆语言里的曾经,叙述里的她的童年。
有一种感觉,纵然很美妙,却离我们过于遥远了,这种遥远的美好,就让人从骨子里,难以接受和理解。
我的一个姑妈,移民后去了宁夏;我的太姥爷和表舅,去了“渴死寡妇”的马湖;我的一些叔叔婶娘,移民后去了合阳。他们曾经是热热闹闹的一大家,一次移民,却把他们硬生生天南海北地分割开来,从此好些人终生都没有机会再见一面,何其残酷!因为移民,作为晚辈的我们,记忆不复周全,好多的先辈,无缘见上一面,怎能不遗憾?
《黄河大移民》再现的历史,正是我们的血泪家史啊!
当我在书中赫然发现居然有父亲的名字时,不知是该喜该忧,当乐当悲!
作者冷梦,以一己之力,采访到那么多翔实丰富的资料,让我叹服。然而她关于我的父亲的短短一节的描述,却遗憾地存在诸多不准确之处。毕竟,她不是事件的亲历者,199 年,父亲去世的那一年,她也才首次听说移民这件事。而那时候,移民们已经几经搬迁,折腾了几十年!
一直以来,从心底里,我不喜欢移民这件事!
因为要修建三门峡水库,1959年,我的母亲随同爷爷奶奶从朝邑搬迁,移民到了蒲城。虽然生活艰辛,但日子却也基本平静,到了1987年,我的两个哥哥已经工作,姐姐也已高中毕业,兄妹中年纪最小的我,也已经在读高三。
眼看我们这些孩子都一个个长大,我的父母本应该可以安享晚年,可是,故土此时却发出了召唤,父母开始望眼欲穿,归心似箭!
父亲是个能人,当时在安区是我们大队的大队长,可是他宁可大队长不干了,也要回家,回到他曾经的故土曾经的家园。
当时在安区的生活是平静而少波澜的,而库区则是满目苍夷、漫天飞沙、荒草重生。农场工人临走时,该拿的拿了,不该拿的也拿了,树木被砍、房屋被拆,哪里还有故乡的家园味道?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何况对父亲而言,要做就做最好,他不容许自己的字典里有“失败”。
能者多劳的缘故吧,父亲再次成了“村长”。当时的村长,也就是以前的大队长。
村长,在行政级别里,可能九品都算不上。可是村长的工作,却无疑最基层、最难干,因为,打交道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农民!而农民,何其涣散?
移民善良、移民淳朴,移民有好多的心酸,努力多年的结果,是“自拆、自迁、自建”。而农民搬家一次,就意味着在经济上重大损失一次,你的房子能搬吗?你辛苦半生逐渐养肥的土地能搬走吗?你门前的石狮子能搬走吗?你碾场的石辘粗能搬走吗?好多东西,只能和着昔日的汗水,永远地留存在安区了,所以但凡可以,农人不喜欢搬家,越搬越穷伤不起啊!
我的小表舅生活在蒲城马湖,穷的家徒四壁,因为贫穷,他终身未娶。移民的时候,他直接将自己在蒲城的所有家当——两面窑洞,抵价给卡车司机,条件就是让人家搬上他的被褥和盆盆罐罐,将他送回曾经的故乡,而更多拖儿带女的移民人家,在争斗多年而政府也允许他们搬迁的情况下,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而无力再进行迁移!
回到故乡的,面对满目荒滩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老年人口2025年将达到3亿,早已不似自己当初的家乡摸样。农民住着自己搭建的简易庵棚,还要时时小心洪灾。移民干部,要动员移民早日上村台,不然水火无情,搞不好就要出人命。
附近村庄的老居民,看移民的庄稼好,趁机明偷暗抢。移民刚来,没有安顿好,人少且又分散,而邻村的自持是老资格,想着法儿欺负移民。移民们折腾多年,总算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却不知道世事变迁,故乡,其实已是他乡了。
父亲是最不懂服输的人,也是最不怕挑战的人。作为一个小小的村官,他努力想尽各种办法,让移民们尽快安定下来,让移民们快速重建家园。而眼看移民被欺负,庄稼被偷,父亲自然不甘示弱,组织村上的青壮年,成立了“民兵自卫队”,与邻村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周旋!1989年大学暑假的一个晚上,突然家门前人声鼎沸,邻村拉了满满两四轮车人,来到我家门前,进得大院,摔摔打打,扬言要把我家铲平……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邻村人偷移民的庄稼,其中一个人被自卫队员捉住,自卫队把人押解回来。父亲是村长,人就扣在了我家,这个自然有些违法。但实话说,也并没有虐待他,母亲冲着来人解释说她蒸了包子,还给那人吃了呢。但毕竟人被捉住还押解了,邻村仗着人多势众就来闹事。当时的场面很恐怖,一帮来人气势汹汹,而且手里个个操着斧头、刀等家伙。我吓得大气不敢出,浑身哆嗦上下牙齿直打架,父亲却很沉稳,从房间出来到客厅后对着手里持着斧头刀等的一群人缓缓坐下,说:“你们谁是说事的,请他过来。”父亲先给他们讲了事件经过,自然是说移民不容易,你们不该糟蹋移民的庄稼,谈话中那群人中就有人出言不逊,骂骂咧咧地说:“我看这家里也没个啥,狗日的用不了三锤“每天有人死去两棒子就能给全部砸烂。”
父亲先是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突然口气很硬地说:“咱这工作就是喝恶水的,道理我已经跟你们讲清楚了。你们自己权衡,要打也行,我们也有自卫队。自卫队的队长当年在黄龙跟人打架,一个人对 0个人,我看你们也没多少人!”其时村民听到动静,纷纷赶来,好多人腰里揣着刀,大家群情激奋,气氛剑拔弩张。父亲说完硬话,话锋一转,说,以后咱们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人说远亲还不如近邻呢!咱们何必把事做绝?再然后父亲又列举了对方村上的好多老熟人和老朋友,充分展示了双方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睦邻友好,而非敌我关系。对方听罢,也许觉得有理,就带上他们的人静悄悄地撤退了,此事也就算圆满和平的得以解决,并且从此以后,移民们庄稼被偷的情况就少了许多。移民日子苦,心里常有火,所以每当县上或者省上有领导到乡镇组织开会时,就常常借机闹事,围堵乡政府。而每每此时,城门失火,村干部总是最先遭殃,移民们把自己的怨气化作对村乡干部的不满,有没有的事情都给端出来。父亲一生争强好胜,做工作啥都不想落后,村里个个项目都想做到最好、做成第一,无端被移民指责,很受打击!有次县领导到乡上开现场会,村民闹事围了乡政府,后来有另一拨村民自发组织主持正义赶赴会场,才算是给县乡领导解了围。
我们姊妹四个,我是老小,返库的那年也已经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大哥在大学执教,二哥在公安系统工作,姐姐和我都考上了大学,四个孩子,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了农村,按理,父亲在安区就能过上好生活。
可是父亲返库了,生活千难万苦,日子万般艰辛。一个小小的会龙村,接纳了三个县的移民,有来自蒲城的、合阳的、富平的,大家之间没有感情基础,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再好的想法,在没有被实践证明之前,都被诟病,被责难,比如打井!
在安区,我家住的是旱源,可是话说回来,又有几家移民不是呢?移民当初安置,不是旱源,就是盐碱滩,或者氟超标区,移民过够了缺水的日子,父亲也受够了无水之苦。移民伊始,父亲就带领少数人,勘探地形,准备给村里打井,造福村民。要打井就需要钱,要钱就要筹资,移民一开始很不情愿,很多怨言,父亲却高瞻远瞩,顶住压力和埋怨,带领村干部,率先出资,一口气给村里打了22口井,后来的事实是当年即大旱,旱情面前,眼看邻村的庄稼一片片枯萎,而我们村的庄稼却后来居上,长势喜人,农民尝到了甜头,才心服口服不再埋怨。
1991年,父亲因为“不等不靠不要”的带头精神和他在兴修水利方面的远见卓识,被评为全国移民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得到了来自国家及省市县的表彰。
父亲去世后,别人给写的挽联,内容是这样的“为库区发展呕心沥血运筹帷幄,绘会龙蓝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亲去世后,村里学校的全体师生自发赶来送行,他们个个胸前佩戴着自制的小白花。校长眼含泪花说:“咱村给教师付工资一向最爽快,从来不像别的村那样拖拖拉拉。”
小时候的父亲,聪明好学,家里却无力供养。他十多岁就出外给人做学徒,没有条件在校园多呆几天,然而父亲却终身喜欢看书学习。父亲有好多朋友,他们中不乏大学生、教授、知识分子、学校校长,甚至教育局长等,父亲一生重视教育,文革中甚至因为给孩子们建学校而被打倒,罪名就是“毁苗建校”。
而我们,也因为有了父亲的无私供养,才得以个个都能上学,才有机会去追寻各自的梦想。在那个肚子都吃不饱的年代里,几乎没有几个家庭能做到这样!
父亲自尊心极强,非常好面子,但却因为我们这帮孩子的教育问题,曾经举过债。在他还没有能力偿还的时候,对方却有意当着别人的面催债,这对父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父亲是个刚强的男人,一生之中鲜有流泪。但那次,他被人当面追债后,回到家,走进房间,蹲在地上,说“心口疼”,然后一个人嚎啕大哭了一场,只有母亲,看见了那令人心酸的一幕!
父亲临终前,在医院,心绞疼、咳血,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的瞬间,还不依不挠地说:“什么病让人这么难受,等病好了,我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
父亲对移民村建设有太多的美好设想、太多的宏伟蓝图。他满心满脑想着的,是要让移民的农作物走出去,要让移民的口袋满起来。
经济、教育,始终是盘旋在父亲头脑中的两件大事。然而,时间有限的父亲,却无力将自己的好多美好设想一一实现……
父亲走的时候是初春,我始终想不明白病床上的他为什么满嘴胡话里都是“防汛”“大坝”,后来才明白那时候正值防汛期……?
从头到尾,我对移民的感情很复杂。就私心而言,我不喜欢“移民”这件事!因为如果没有移民,父亲不会那么劳累,不至于在55岁的年纪就因为过劳而过早地离开我们,然而,我更知道,移民这件事,并非能用喜欢或者不喜欢几个字来诠释。当年,为了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移民们的迁移,是时代的必须,而后来的返还,则是移民们“叶落归根”的一种精神需求。
我也曾无数次的设想,假如我们不返库,假如返库的父亲不做村长,假如做村长的父亲工作不那么卖命,那么,可能今天,我还能跟我的父亲快乐团聚。然而,我也知道,生活没有假如,我更深深地知道,对于当初的移民们来说,他们需要有父亲这样的人物。
父亲的早逝,对我而言是永远的痛,而移民们,则痛苦了至少四代人。
《黄河大移民》这本书,真实地记录和描述了三门峡移民的这段历史。作者冷梦,因为此书而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而我,作为移民的女儿,更是要发自心底地感谢她,感谢她用她的笔墨,将我的那些平凡普通的先辈们,在历史中永久定格。
好多时候,历史就是故事。《黄河大移民》,就是一部记载三门峡库区二十八万移民的故事。这故事里可能有你、有我,也或者有我们的乡亲……
共 449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只是一篇近似回忆录的作品,作者是看了一本书《黄河大移民》有感而发,故而确定为赏析,其实这是一篇很好的纪实性散文,作者用生动的情节,朴实的文字记载了自己的父亲,一个普普通通的黄河儿女,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干部,真是一个官不及九品的大队长。却为了自己古老的家园,为了家乡的重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移民是痛苦的,因为要离开养育自己的热土,那是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回迁也许更加人能以承受看见曾经的故乡那满目疮痍的现状……感谢赐稿梧桐文苑【:江南铁鹰】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0: 2:20 沉重的文字,无奈的回忆,令人深思
回复1楼文友: 2 :12:56 谢谢江南老师精彩点评,老师辛苦了
2楼文友: 21: 4:22 一段历史的回顾,体现了当代人民的为大家舍小家,为众多人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优美精神。极富深情而又拥有正能量的优美文字。问候朋友,遥祝愉快。
回复2楼文友: 2 :14:49 谢谢老师精准评论,问候老师,祝福写作愉快
楼文友: 11:10:41 祝贺舒锦喜摘一精,恭喜、恭喜。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 楼文友: 11:12:15 社长换头像了,呵呵,不错不错,谢谢晚霞一路支持
4楼文友: 11:09: 恭喜舒锦精品不断,遥祝快乐。
回复4楼文友: 11:4 :58 谢谢诗词美女一路鼓励支持
六盘水好的白癜风医院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如何治疗宝宝积食食谱
- 上一篇:藩国证明女人真心爱你的6个细节
- 下一篇:藩国王安忆等入围年度杰出作家
-
怎样饲养好斑点犬位置
怎样饲养好斑点犬怎样饲养好斑点犬 05:46:58出处:络点击:1449 导读: 斑点犬个别较大,加上...[详细]
2022-06-10
-
怎样饲养与管理比格犬位置
怎样饲养与管理比格犬 09:34 来源:络 作者:络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会饲养比格犬,...[详细]
2022-06-10
-
怎样面对宠物离逝宠物离逝让人难以接受位置
怎样面对宠物离逝?宠物离逝让人难以接受怎样面对宠物离逝?宠物离逝让人难以接受导读: 由于大部分动物的寿命比人类短,故此每位宠物主人或迟...[详细]
2022-06-10
-
怎样防治狗狗身上滋生虫位置
怎样防治狗狗身上滋生虫怎样防治狗狗身上滋生虫 08:52:55出处:络点击:1673 导读: 1、减少狗狗在草地里玩耍的...[详细]
2022-06-10
-
怪物来啦印度神庙惊现五头蛇令人震惊位置
怪物来啦!印度神庙惊现五头蛇 令人震惊怪物来啦!印度神庙惊现五头蛇 令人震惊络流传印度神庙发现了一条举世罕见的“五头蛇”,更有照片为证!印度...[详细]
2022-06-10
-
性格开朗的巴哥犬好养吗饲养巴哥是一件简单位置
性格开朗的巴哥犬好养吗 饲养巴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5:58 来源:络 作者:络 巴哥犬是一种...[详细]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