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绿色生活

梦回校园纪念本溪钢铁学校建校70年原创节能

时间:2020-09-24 02:45:54 来源:潞城环保厂家 浏览量:3

梦回校园-纪念本溪钢铁学校建校70年「原创」

创作于2018年2月。

房地产的滚滚浪潮将本溪钢校那座美丽的校园无情的吞没了,留下一个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遗憾。郭贤老师怀着对当年钢校校园无限眷恋之情,精心创作了这幅精美的国画作品《梦回校园》

思绪随梦漂浮在教学楼上空,俯瞰整个校园那熟悉的小桥流水、小操场、学生食堂、学生宿舍院,还有那远处巍峨的平顶山。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使人感到异常亲切,尤其是近处这几棵大树,玉树凌风,仿佛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前辈。我喜欢这幅画,把它放在文章开头。

引言。

1948年10月,本溪钢铁学校正式成立,它是目前辽宁科技学院的前身。我在学校教书期间,学校以这个时间为起点分别举行过建校四十周年和四两次校庆活动。今年是本溪钢铁学校建校七十周年。

当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来重新回顾本溪钢铁学校这段发展历程的时候,历史已经走过了整整七十年,在这波澜壮阔的七十年里,本溪经历了哪些变化?以本溪钢铁学校为代表的本溪高等教育事业又经历了那些变化?这段渐行渐远的历史又有多少人还记得?

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在平顶山脚下的张家河畔,现在的文化路两旁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孕育出一所冶金部直接管辖全国招生的本溪钢铁学校,年又成功创建了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本溪钢铁学院。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而进行高校院系调整时,考虑到辽宁省一省就有三所冶金类高校(沈阳的东北工学院、鞍山的鞍山钢铁学院、本溪的本溪钢铁学院)冶金院校布局相对集中,专业设置相近或重叠,因此将本溪钢铁学院降格为中专。1985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对冶金人才的需求,又升格为本溪冶金专科学校(大专)而与此同时,另外两所高校本溪师专,本溪大学也相继在这里孕育和发展起来。在世纪之交的年,本溪大学和本溪师专又先后并入到本溪冶金专科学校,到2004年最终形成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辽宁科技学院。

二十一世纪初,在“高校产业化”思想的引导下,全国高校出现了两股狂热,一个是高校合并的狂热,最典型的是长春市几乎所有的大学(除东北师大外)都并入了吉林大学,人们都分不清吉林大学在长春市里,还是长春市在吉林大学里。另一个就是高校扩建和异地搬迁的狂热,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在原有老校区基础上再到城市郊区扩建一所新校区。

本溪的高校受到了这股异地搬迁狂潮的袭击,2004年后,随着辽宁科技学院从文化路整体搬迁至石桥子经济区,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积淀的三所老校址被推土机夷为平地,那个曾经闪烁着历史的大学校区被房地产的滚滚洪流无情地淹没了,本溪市民心中的那座神圣的文化殿堂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中永远地消失了,为本溪留下了一个无可挽回的历史性的遗憾。

近十几年来。中国城市的房地产对历史文化遗产、遗址、遗迹的冲击和是很严重。很残酷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具有百年历史的本钢一铁厂二号高炉及其它附属厂房、烧结。焦炉的拆毁。文化路大学校区的整体拆迁。都是例证。

文化路大学校区的整体拆迁,土地变卖,辽宁科技学院异地搬迁的利与弊,功与过,得与失,历史迟早会作出公证的评判。

高校园区遭到毁灭的同时,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那些不知是由于短视无知,还是另有隐情而极力推动拆迁的时任省、市决策者;那些屈服于上级主管领导的压力而置百名老教师联名上书强烈反对于不顾,没有旗帜鲜明地抵制和拦阻老校址拆迁的学校时任领导者,在那一时段的历史舞台上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平顶山脚下,那片大学校区,曾经有几代知识分子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把人生最好的年华奉献在了那里;又有多少来自于全国各省市的莘莘学子,在那里读书求学,毕业生后又奔赴祖国各地,一代又一代校友把自己的青春记忆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可以说,那里是本溪的一个文化符号,就如同本溪湖煤铁工业遗址群是本溪的历史符号一样,两者都是本溪这座城市的名片。

在本溪钢铁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我作为曾经在该校读过两年书,毕业留校后又在学校当了整整20年教师,从助教到副教授,有幸亲身经历了从本溪钢铁学校到本溪冶金专科学校再到辽宁科技学院这一历史演变全过程的见证人,我的心里如五味杂陈,哽咽在喉,耳边似乎总能听到无数校友呼唤母校的声音。

我想,这种感觉绝不只是我一个人独有,凡是在这所学校不同历史时期或读过书、或教过学、或工作过、或与这所学校有过千丝万缕的人,也都会有这种共鸣。

回顾和追思这段渐行渐远的历史,把记忆的碎片连接起来,成为校友们共同的记忆,让历史跟随时代的脚步走向未来,应该是我们对建校七十年最好的纪念,也必定是校友们的共同愿望。

然而,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展示学校历史照片,触景生情,是唤起记忆的最直接的方式。

第一部分:不同历史时期的校园。

这张照片经考证是本溪二中教学楼,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座教学楼在建国前曾经是本溪联中的教学楼,而本溪联中是本溪钢铁学校和辽宁科技学院的前身,所以它是目前本溪市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这张照片应该是建国初,本溪钢铁学校刚从溪湖河沿搬迁至张家堡时所拍摄的。

这是1955年本溪钢校的办公楼。

这应该是本溪钢校最早的校牌。

这应该是本溪钢校最早的校徽。

这是郭沫若先生在1964年12月1日为本溪钢铁学校所题写的校名。

本溪钢校时期的办公楼兼图书馆、实验室。

这张照片是本溪钢校早期的学校大门。

这张照片大致是在七十年代中期,那时我们正在学校,记得在元旦联欢会上就曾见过用这张照片制作的贺年卡。

这是本溪冶金专科学校时的校牌,1985年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专院校时,由时任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时期的学校大门口,1992年学校校名增加了“高等”二字,此二字用了我市书法名人王维琰的字。

本溪钢铁学校校区鸟瞰图。

教学楼全景。

教学楼与新建的图书馆和新建的综合楼。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本溪钢校为国冶金战线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成为本单位的骨干力量,在全国各地冶金企业的厂长以及各大矿山的矿长中,都有他们的身影。本溪钢校毕业生中也成长起来一批县处级、市厅级领导,其中最高职位的有副省级领导。

学校锅炉房和车库。

几十年来,本溪钢校(冶专)毕业生以其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为特色,深受全国各地用人单位欢迎。

教学楼正面全景图。

教学楼后面全景图。

教学楼后面远景图。

教学楼侧面图。

教学楼前面的雕塑—《求实》

-一把利剑劈开坚硬的外壳,以求得其中的那颗果实,意为求实。

新建的综合楼。

实验室大楼。

实验楼区。

雄伟壮观的图书馆大楼。

截止到2013年8月,学校有教职工892人,专任教师574人,全日制本专科生10873人,其中本科生6154人,专科生4719人。学校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当初的宿舍楼区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共有五栋宿舍小楼军乐镇相关工作人员也在拦河坝边缘设立了“此拦河坝禁止通行”的警示牌。,前面一排有两栋小楼,分别是一栋、二栋。后面一排有三栋小楼,分别是四栋、三栋、五栋。三栋是学校机关的办公楼,五栋是女生宿舍,其余四栋均为男生宿舍。

图片中看书的两个女生是自控系仪表班的。

前面有个花坛的这栋楼就是三栋,是机关办公楼。

这是教学楼前面那个小操场,与教学楼一河之隔。

到了每天下午七八节课时,这个小操场经常会举行篮球、排球比赛,各班级之间争夺十分激烈,难解难分,参赛班级的同学们都会到操场上来围观助威。

这是大操场,位于学校实习厂的对面,与实习厂一河之隔。大操场有四百米跑道,四百米跑道的中间是一个足球场,每年学校都要在这里举行春季和秋季两次运动会。

新生入学后的头两周进行的军训也要分别在这两个操场上进行。

宽敞明亮的图书馆。

本溪钢校时期到本溪冶专时期,该校的图书馆一直是全市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

学校教师资料室,在这里的几乎全国各地的报纸都有,各学科的专业期刊杂志都能查阅到,当时在全市也是首屈一指的。

学生自习室。

金相实验室。

地质、地矿标本陈列室。

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在做实验。

学校开办汽车驾驶员培训。

学生在车床上进行实习操作。

学生们在进行铸造工艺实习。

学生在进行电焊焊接技术实习。

学生们在进行电炉炼钢实习。

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

学生在练习使用锉刀的操作。

第二部分:不同历史时期的老师。

斗转星移,建校之初在校执教的那批最早的老教师,还有整个五十年代从国内各高校分配来的那些大学毕业生以及留校工作的那些老师们,许多人都已经相继作古了,如今还健在的老师也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他们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把自己毕生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本溪钢校-本溪冶专这块热土,奉献给了国的冶金教育事业。

一代宗师,俊采星驰。尽管他们大部分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天空。但是,他们的形象和风采却深深地铭刻在几代学生的心中,至今难以忘怀。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

陈广学、朱光璧、吴庆升、王希烈、李德明、于克忠、徐福洋、关绍卿、肖长年、任传艮、胡长泰、王素泰、苑之初、王贵勤、楼中夏、王凤朴、关百成、李荣崑、肖洛明、荆元舜、吴永义、姜明玉、吕桂复、吕东岳、逄万良、贾广业、李春德、汤望霓、王希廉、赫贵成、沈金有、裴志宝、董长恩、陈友庆、汤铭奇、马福煌、赵亚跃、王立桀、张 瑗、马英杰、谢殿良、程鹏升、吉所义、丁维陆、孙光玺、金铁纯、李文生、陈书兰、魏文荣、孙岱松、李晓珍、袁佐才、陈庆标、刘庆有、于连贵、刘智庆、刘万成、张炎升、李国殿、张万举、张家奇、王福林、李长祜、李志新、李儒堂、王柯珍、谭作信、陈益尉、高凤志、孙本壮、和铭玉、薛若衡、王永厚、陈吉光、刘承勋、王永成、刘家贵、等等。。。。。

衷心祝愿目前还健在的老师,晚年健康幸福!

面对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再看一看下面照片中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曾记否,都有谁?

陈广学老校长挥笔题词。

96岁高龄时的朱光璧老师。

胡长泰老师后排左一、李德明老师后排右一。

刘智庆老师右二。

李长祜老师。

李志新老师。

陈广学、朱光璧两位老前辈与师生合影。

王柯珍校长。

这是学校吕圭复教授(前一)和吕东岳教授(右二)参加教材大纲编写的讨论。

拔河比赛王永成、王永厚、吉所义。

欢送王希烈老师退休。

五十年代学校教务处全体合影。

大连招生。

教师们的喜悦。

老校友看望谭作信、王立桀老师。

优秀班主任夏令营。

春游。

送曹国君张宝田、曹国君、李玉柱、李国殿、李志新。

孙本壮、郭贤老师。

第三部分:学校的历史沿革。

下面是关于这所学校历史沿革的记载:本溪钢铁学校其前身可追溯到1914年成立的“本溪县立师范讲习所”有人考证,可向前推到1907年,省记载当时购买书桌,教具的明细先后经历了本溪工业专门学校、本溪钢铁学校、本溪钢铁学院等阶段。1998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划归辽宁省政府。2000年11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本溪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其前身为本溪基础大学与本溪师范专科学校其前身为本溪师范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实行省市联办共管,以省为主的体制。2004年5月12日,经批准,在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成辽宁科技学院。

学校校史的大事年表里关于学校名称的演变有如下的记载:

1914年,本溪县立师范讲习所创建。

1938年,本溪县立师范讲习所更名奉天省立本溪工科国民高等学校。

1946年,奉天省立本溪工科国民高等学校更名辽宁省立本溪工科职业学校。

1948年,辽宁省立本溪工科职业学校更名本溪煤铁公司立工业专门学校。

1949年,本溪煤铁公司立工业专门学校更名为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2年,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本溪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本溪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本溪钢铁工业学校。

1956年,本溪业余钢铁学院创建。

1958年本溪钢铁工业学校、本溪业余钢铁学院合并升格本溪钢铁工业学院。

1960年,本溪钢铁工业学院更名为本溪钢铁学院。

1963年,本溪钢铁学院改建本溪钢铁学校。

1970年,本溪钢铁学校更名为本溪钢铁公司钢铁学校。

1978年,本溪钢铁公司钢铁学校更名为本溪钢铁学校。

1985年,本溪钢铁学校升格为本溪冶金专科学校。

1992年,本溪冶金专科学校更名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1995年,本溪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本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辽宁科技学院。

这张应该是本溪钢校六七年代的办公楼。

咱们钢校最原始的校址在本溪市溪湖河沿小学,1940年前后,陈广学校长说他就住在学校傍。第一次搬迁是从溪湖本溪二中旧址(第五张图片的红楼)1950年前后搬家到平山张家堡。1953年因受抗美援朝影响,实验楼只建了一半,五栋学生宿舍只建了三栋,四栋五栋是后建的。当时征地600多亩,因没有资金建没,被周围农村生产队给占了近200亩,文革中又让部队占了80多亩,我们在校时也只剩330多亩。

看到母校的历史,真是五味杂陈,哽咽在喉我落泪了!全国性的高校异地搬迁扩建,不但浪费财力,滋生腐败。更是自毁人类文明啊!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美丽校园,瞬间夷为平地,令广大校友心寒。可商却赚得盆满钵满!

本溪钢铁学校曾经留下我青春足迹的地方,年,在那里度过2年的求知生涯!可惜的是,毕业39年后同学聚会却寻不到母校的踪影,商业利益阻止了我们追忆青春的愿望,土地变了性质,学校教育用地改变为商业用地。总之,本溪钢铁学校已经消失,不知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另有解读?

钱正赢 :

该篇文章写得好,从本钢学校不同年代的演变,折射了本溪的快速发展,图文并貌,给以真实的回眸,掀起了人们记忆的波澜,溪水情深,乡愁难忘!

冰岛北极星 :

当时学校被拆除的时候,我随几名同学来到了校门前,还想在校园内停留拍照留恋,但被施工员制止了。我没想到一个有着半个世纪的大学堂被商堂而皇之的拆掉,没有一丝痕迹。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再一次回到母校,商品楼已经拔地而起,俨然已经没有一点模样。。

田一鸣。

本溪钢铁学校,国冶金工业技术学习的摇篮,曾经是几代钢铁工业人为之理想学习奋斗的课堂,为之拼搏为之耕耘为之自豪,钢铁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角落。

幼时的我,曾经张望钢校的大门;上了小学的我,又曾再次翘望钢校的学楼;上了中学的我,不止多次渴望进入钢校的课堂。

七十年的青春芳华,钢铁学子为之勤奋的光辉岁月!冶专,它得莘莘学子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刚刚跨入校门的新生都是国冶金工业的坚实基础。

我曾为山城的本溪钢校为之仰望,而今为辽沈大地的科技学院祝福,祝愿本溪钢铁学校---辽宁科技学院明天更美好!

过往云烟朋友。

九三年进校可从第二节开始后人们发现布泽尔的手感回来了,九六年机械系汽车08班。我的毕业证上盖着王珂珍校长的章。住在五栋,寝室旁边是水房,打一壶水一毛钱,凭票供应。上学期间,汽07班一位江苏泰兴的同学,为救我的女老乡而舍己救人,不幸牺牲的烈士。爬过平顶山,去过怪石洞,进过本溪湖。我们有新疆的,海南的,山东的,山西的,宁夏,青海,辽宁等地的同学,在学校的大操场,我们军训过,在教学楼背后的图书馆,我们温习过功课。印象最深的是邮局,一封封家书,从那里寄出,父母寄来的生活费,我们从那里兑现。那是青春的汇聚,那是知识的海洋。上学期间,我们还经常见到那位耄耋之年的老校长,慈祥,和善。2013年夏,当我携妻带子再次故地重游,冶专也升本异地搬迁,新建的商业住宅楼,再寻找不到我上学时的模样。平山,明山,地工路,看的师部礼堂,还有那三路无轨公交车,跑操的山路,都成了我梦中的记忆。感谢您的照片。

兰谷幽空。

七十岁生日快乐!冶专,它得莘莘学子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刚刚跨入校门的新生都是国冶金工业的坚实基础。

我曾经在一两千米的制高点上潜伏,观察冶专三年半!它的一草一木都曾映入我的眼睑,不要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在化校上学。

南京国缘 :

我是77届采三七班的,本溪钢铁学校是我们走上社会成才成长的摇篮。回首钢校,自已又仿佛回到了钢校学习生活,一草一本依然那样熟悉。

学生太多,老师肯定记不住每个同学。我是化03班胡述戈,和池峰一个班,河南人,毕业后,分配河南安阳钢铁,一直到现在,仍然普普通通。估计您印象不深,不过,不妨碍我对您的深刻记忆,哈哈。您教我高数,我很佩服您当时的讲解,课堂上,您不紧不慢、循循善诱,使我当时很喜欢高数。现在看了您的回忆文章,不但让我回忆起青葱岁月的美好时光,更佩服您文章中处处闪耀着的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莲之韵。

星姐。

我为母校骄傲!我是七五届本溪钢校矿山机械专业毕业,投入邯邢钢铁大上,矿山建设大潮中,为我国矿山奉献一辈子。愿母校七十岁更!

左女右乔 :

2008年从那里毕业,那里记录了我的青春,看着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不仅让我想起了那个青葱岁月,愿母校越来越好,也希望我的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可以大展身手。

赵钢。

扎实的教育是培养未来大国工匠的基础!感谢母校!

一家之主。

本钢学校现在是许多学向往的地方不但能学习理论还能得到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就能胜任,一批批的毕业生成为本钢发展的主力军,问全国钢铁事业输送大量技术人才,成为基层的中坚力量“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科技研究人员,各自在工作岗位上奉献着在钢铁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的成果。

有几处和共同商量。以免误传。

1.本溪师专与师范关系很多杂,她们之间互不历属关系,就象当本大从钢校分出去一样,之间沒有关系。

2.1914年本溪师范讲习所,可向前推到1907年,省记载当时购买书桌,教具的明细。

3.1996年市高职专与我校属联合办学,并末通过省里。

4.2000年,省政府正式下文,将市高职专和师专并入我校。

5.照片第一张,时间应为年,学校从河沿小学搬来后建的第一批教学楼。

6.周谷成提词为1985年。1992年后加上了高等二字。用了我市王维琰的字。

现在也用王维琰的字。

7.照片上的王珂珍当时还末任校长。

8.辽科院领导的照片,当时学校还未升本。郝长忠未当过院长,朱新宁也从未当过纪委书记。应为党委副书记。

仅供参考,因为我前不久也写了学校校史的文章,就比较注意。关于郭沫若提词,当时是给钢校写的。不存在陈校长后来补写一事。原件存在学校档案室。你说的这个情节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知?

我很荣幸的看到母校在某个历史时期发生的变化,想当年在校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历史发展的车轮把我们从当年二十几岁的小毛孩子推向啦七十来岁的老年人,忆往昔峥嵘岁月,豪情壮志满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转眼四十多年过去啦,今天看到啦本溪钢校发展的历史感慨万千,多想在回到母校念上几年书,感谢写校志的这位朋友,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看到啦本溪钢铁学校发展的历史,衷心的感谢。

风雪夜归人。

或许我们无法和清华北大的学生一样,走到社会上处处以母校为骄傲。

但是我一直坚持努力,并希望有朝一日我的母校能以有我们这样勤奋的学生为荣!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顺便说一句,我娶了个清华的太太。

老颜。

陈广学校长就住工字楼我家对面楼,我是68年毕业的,在湖南见过前几届大哥和70,80,90年代的晚辈,都很优秀!我的母校,为你自豪!向老师致教!

白杨。

感谢学兄图文并茂倾情写作,看到那么多照片使旧时记忆复活,一个生命中不可忘记的组成部分。祝贺母校七十寿诞。我们化01同学毕业20周年的2009年曾经回去,见到搬迁前的母校,无限感慨。

本溪钢校是本溪人的骄傲,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驿站。感谢钢校,祝福钢校!

陈钰荣 :

本溪钢校,听到名字就很亲切,因为我大哥是哪个年代钢校毕业的高材生,因为成绩优秀分到当时的保密矿,锦西杨家杖子矿务局,看到的母校现在发展的这么好,真的很高兴。

常想一二 :

本溪因钢校而骄傲,而声名远播!曾几何时,全国各地钢铁企业的环境监测站都有本溪钢校毕业生忙碌的身影!印象本溪,温情钢校84级环05姜玉波祝福钢校70岁生日快乐!

永炽 :

可惜市政府乱搞,把这样一个有历史传承的学校校区糟蹋了!

新校区没有回归母校的感觉。学校也没有我们的记录,其实老校友有很多优秀人士、名人。

我们是80级,环01班。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棒!

怀念关少卿老师、任传艮老师!

八十年代,全国25家重点钢厂,本钢和贵阳钢厂都是本溪钢校派。用现在的话说,很的学校啊!

安邦 :

我自己感觉还是称呼为本溪钢铁学校比较亲切。

还应该记录关于校庆的活动就更好了!

复春 :

读了这篇文章,感慨万千,70旬的母亲,千万学子吮足了您的乳汁,茁壮成长。几十年您为本溪、辽宁以至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栋梁之才。祖国的强大,你的功绩卓越。做为您的学子,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谢谢您~我的母亲!愿您更加!五十年代一学子。

吴 :

09年学校搬迁,我独自一人带了照相机,默默的在校园内拍摄留念,拍她的一草一木,拍校内积雪融化滴入小河,当初不知道是谁的意见让她搬迁,我认为一所高校多年所沉淀的底蕴,就留在那片土地了,如今我以毕业多年,想母校只能在记忆中。

东北紫嫗。

有点遗憾。

我是钢校一学员。

毕业一九六八年。

勤奋工作拼命干。

没给母校丢过脸。

记得一九九二年。

学友都回母校园。

母校四十五岁啦。

游子情深多眷恋。

盼来校庆七十年。

妪翁各个笑开颜。

可惜只准高工回。

一盆冷水浇心间。

尽管无资格参加本次校庆,但是我们热爱母校,发自内心的祝愿母校70年大庆成功。

我做了个短片,表达自己对母校热爱和庆贺之心,将发在上。电01班魏静敏。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梦回

《梦回》是宋末爱国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叙写诗人大梦初醒后的精神状态和对周围事物的独特感受,借以抒发郁积心头的离愁别恨。这首诗虽以“梦”为题,却不同于一般的纪梦诗。以“梦回”衬托幻境旋灭,极言异乡漂泊之苦.描写了梦醒的时间、地点与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因为在荒凉的旅馆住宿心中的感受,为后来的景物描写、感情抒发作铺垫。“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最后这两句在艺术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静与莲叶的响动声相衬,以寒冷清寂的水面与未休息的欧鸟的骚扰相衬,充分刻画出当时冷寂凄凉的气氛。这首诗描写秋夜景色的孤寂,不直接写梦,而梦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溢言表,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黑龙江治疗白癫风医院
惠州哪里有白癜风医院
舒尔佳奥利司他有用吗
相关阅读
怎样饲养和管理幼小兔子位置

怎样饲养和管理幼小兔子怎样饲养和管理幼小兔子  从出生到断奶这一时期的小兔为仔兔。仔兔出生后,因为其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调节功能较差,适...[详细]

2022-06-10
怎样预防萨摩耶挑食位置

怎样预防萨摩耶挑食怎样预防萨摩耶挑食 15:31:12出处:络点击:1708 导读:   萨摩耶犬是作为家庭的宠物犬来...[详细]

2022-06-10
怎样降低狗狗应激反应位置

怎样降低狗狗应激反应怎样降低狗狗应激反应  当狗狗所处在一个新环境,那该怎么做让它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怎么降低环境带给狗狗的应激反应,需...[详细]

2022-06-10
恐怖的加拿大无毛猫有什么特点您知道吗位置

恐怖的加拿大无毛猫有什么特点您知道吗恐怖的加拿大无毛猫有什么特点您知道吗 17:03:58by 二乔加拿大无毛猫(CanadianHairless)亦称斯芬克斯猫,是加拿大...[详细]

2022-06-10
性格温顺的伴侣犬金毛犬的挑选方法位置

性格温顺的伴侣犬金毛犬的挑选方法性格温顺的伴侣犬金毛犬的挑选方法金毛犬也叫黄金猎犬,虽然体型大,但是性格温顺,是非常受欢迎的伴侣犬之一...[详细]

2022-06-10
性格决定成败挑选杜高犬应如何鉴别位置

性格决定成败 挑选杜高犬应如何鉴别 14:59 来源:络 作者:络 挑选杜高犬,主人们不仅仅...[详细]

2022-06-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