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陈静吾简介br陈静吾19121997
时间:2020-07-23 15:01:26 来源:潞城环保厂家 浏览量:2
陈静吾简介
陈静吾(),山东郯城人,解放初期携家小客居江西,以樵牧行医为生,早年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后考入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因好学深思、成绩突出而深得当时校长、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器重。他一生淡泊名利,闲暇之余吟诗作赋,修国学、研书法,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和精美绝伦的书法作品,其中诗词两千多首(现存五百多首),大多朴素自然,感情深挚生动,为现代田园诗中的佳作。此外静吾先生还精音律、通易经,对中医、武术亦有很深的研究。
正文:
认真看了几首陈老的诗词后,心头一震,混迹古典诗词十多年,读到近现代人写得如此抓心叩魂的东西,还真不多。
在江西读范金镛、陈三立、夏敬观、黄锡彭、胡雪抱、饶岱章、陶博吾等的诗词都有过一种触动,而最近一次同样的触动便是读陈老的诗词了。
从拿到陈老的诗稿开始,便手不释“卷”,前后看过不下三遍,《中华诗词》主编刘征先生评其诗“风格劲健,时出奇想”;著名学者、诗人胡迎建先生评其诗“满卷青苍幽旷境,盎然神韵忆斯人”都是不虚之言,可谓切中肯綮,然详察细思,陈老的诗词还不仅仅是这一种面貌与风格。他的诗词是建立在古今理论、自我实践,以及熔铸儒释道丰厚学养基础上的灵府吟语与自然独白。其诗词主要分以下几个大类:
一、抗战感怀
其抗战感怀之诗,可谓哀民族之生灵涂炭,讨日寇之凶恶残暴,怒当权之萎靡不争,读之如聆謦骇。比如“同来齐鲁地,复雠共扫倭”;“国仇不共国,矢志赴征途”;“赤心为国遭颠沛,鬼蜮害人空怨尤”;“惶惶无他计,救国惟抗日”;“神州几个自由人,勘叹万家困顿”等。
此外词《满江红》亦极为突出,其写道:“栋子飘香,又早是,麦秋初临,看山原,绿遍杜宇。声频碧野,茫茫多禾黍乡关,望断白云深。叹烽烟,遍地征尘远,正愁人。相逢处,尽离人;萍宗,倍相亲。借孤琴筝柱,摆脱尘氛。摄剑起舞砺夙志,吭喉高唱唤国魂。算天涯,不久瘴烟收,定浮沉。”
此词乃陈老于民国三十一年在江苏教读时所作,当时倭寇未灭,心中满腔愤概之气喷薄而发,“叹烽烟,遍地征尘远,正愁人”写尽了遭逢乱世,离家远途征战者的离愁之苦;“摄剑起舞砺夙志,吭喉高唱唤国魂”,无不激荡着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洋洋卷帙,思绪交杂,字里行间可见陈老的忠肝义胆与铁骨柔肠。
赵翼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破家亡之时,面对哀鸿遍野,他们有感而发,故而能写出心中砥砺与人间冷暖。这是陈老诗词中在离乱时代耿介磊落与悲壮淋漓的一面。
二、咏史怀古现行的采暖地区划分的规定p>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历来是中国诗人的常写题材的。这类诗歌往往接追念古人而感发自身。陈老此类诗亦是不少比如其在壬戌(1982)小暑后写的《多丽?江右怀古》 可谓超迈苍劲,写绝了山河之天地襟怀,道尽了江右之人文宏博。原文如下:
灵山高,无边烟树迢迢。看林峦水山纵横,天公制出崎峣。宋偏安,忠臣零落,英雄去,万古云霄。风物依然,文章尚在。空使来者叹前朝。自彭泽桃源意远,五柳竟萧萧。空遗下滕王旧址,江渚萧条。放眼观,长江不尽,匡庐瀑布松涛。管弦音,敲金 玉;词赋想,起凤腾蛟。六一秋声,临川四梦,老人妙脱更风骚,见人说野狐孤唱,气势撼江潮。江头上,青衫司马,泪湿如浇。
诗人登上灵山高处,俯视“林峦水山纵横”,面对浩荡江山,心中怀古之情恰如不尽之长江滚滚而来,镜头从南宋开始,紧接着切换到“彭泽桃源”、“滕王旧址”,在一番放眼观、词赋想后,不一会又切换到“匡庐瀑布”、“临川四梦”,镜头与文心在流动中收摄与超越,最后归于“青衫司马,泪湿如浇”之忧愁幽远,将丰富的思想感情简化为一种无边的泪声,把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熔于一炉,亦传递出一个血肉之躯在时空中的生命困顿,还有着“百年枉做千年调”的悲苍。此外《满江红》亦写得慷慨激扬,其言道:
稼轩辞章,果浩荡纵横六合。闲展卷,小声铿訇,大声镗鞳。血泪满巾浇斗酒,闻鸡摄剑扣环甲。准待命还戌挫西遼,驱虏鞑。 北征事,无人答。平戎策,谁采纳。使壮士悲歌,鼓奏三挝。对月浩歌龙忽啸,感时词赋撼三峡。看千秋,翰墨照人寰,齐云塔。
此词乃其七十四岁时前往祭拜辛弃疾而作,气象阔大,笔力道劲,颇有大将之气魄。在豪放的情感、广大的意象空间里形成了其词“壮士悲歌”的艺术风格,亦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慨,集怀他古抒己情于一体。
三、山水田园
陈老自从1955年携妻小一路寻亲至铅山石塘丁马山,并在此定居后,便以樵牧行医为生,纵情山水,与草木为伴,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给予他启迪和禅语。走在田边地角,跃入崇山峻岭,天地万物的无穷造化给了他不尽的诗词与书法灵感。其对山间的每一缕清风,每一条溪流,每一片枝叶,每一方怪石,都无不熟悉。诗句自然信手拈来,如“新篁照户牗,古木压檐前”;“心事云中雁,情怀江上鸥。”;“秋来听徹白溪月,春夜思迷萧寺钟”;“鸟雀休巢静,行人踏雪归”;“砧声断续冷秋夜,渔火两三悄扁舟”等等,无不清新隽雅。其中“武夷山麓当书案,白水东来入酒尊”这句的空间处理尤为精彩,把武夷山之大与书案之小;白水东来之远与入酒尊之近融在一起,又极有创意,动静相衬而产生的意境之美,大有唐人王孟之色。
他的山水田园诗讲诉农家欢趣,人情天伦之乐,一句句如诉家常。比如“天黑晚来灯火乱,野雀归飞止庭院,篾光点起吃晚饭,最堪羡,山家儿女乐无限”;“花生归囤薯归窖,村酒酿成乐未央”;“挑菜踏青,喜听黄鹂树上鸣”;“晚霞雨霁野烟,月明风驰瓜田,冰簟莲蓬葵扇,僮孙夜话,良霄不让神仙”;“可爱一弯小溪水,能够四时浣我衣”;“长孙抱子看花枝,仲孙随歌关睢诗。最是今年秋色好,芙蓉满苑盛开时”等,正如陈跃勤先生在《神交故人—感悟陈静吾先生》一文中写道:“土地赋予他的这些杰作,是他的劳动结晶,也是他的生命绝唱。”这些极富陶潜色彩的词句,几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他对陶渊明的喜爱,可以从下面这首《无题》中得以获知,其写道:“愿学丧家犬,吾师蜀鄙僧。幕天席地者,人间不倒翁。”并在自注中写:“已未三月十七日夜,与老妻闲话往事时便有感最深,痛而书此”,其中“蜀鄙僧”乃为清人彭端淑。彭端淑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其的文学思想比较复杂。他鄙夷那些“宴饮登临,往来赠答”之作,极力推崇陶潜“屏迹躬耕,托意诗酒”和杜甫“抚时感事、爱国忧君”的诗作,这种思想与陈老的实践是吻合的,故而其曰“吾师蜀鄙僧”。
因为其对田园生活体验的真切深刻,用细微的内心,去写自己的日常生活,让人觉得就像和他一样走在田园里,活在山林绿意之中,这是其诗词稿中朴素自然的一面。
四、尊师交友
古往今来,但凡有志于学的人无不有师承,仔细翻看其《江南行吟》诗词稿,以及《陈静吾自传初稿》等资料,发展陈老一生至少有三位重要的恩师。老人1912年出生于山东郯城西鄕陈庄,“六岁时随家乡父士举公在家入学,习三字经、小学韵语等。后因郯西匪乱,在鄕停学至十一岁,十一岁时曾遭匪帮架,教赎金,后得脱。十二岁时在马头镇从蒋冒林先生入塾中学,习古文、唐诗等两年。”“民国二十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三乡村师范,得亲名流及见邱石如,时齊云先生讲学”。这时其受一位叫邱石如的先生影响较大,以至于在八十还念念不忘。他写道:“六十年前事,邱师对我语。高明之胸境,刻刻当记取。”邱石如,乃江西抚州人,清末举人,曾在日本留学,得博士学位,是陈老二十岁时在临沂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时的老师,陈老曾受其深切指示。此外其还在《江南行吟》提到一位娄紫垣的老师,记载如下:“辛酉谷雨后二日接读故乡娄老师紫垣先生来信,敬悉尊体康泰,师以八七高年,鹤龄白发,健康长寿,幸堪谨撰二章,恭呈座右,聊表寸心,工拙不计也。”
当然对陈老影响最深远的恩师还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梁漱溟先生,在《江南诗书行吟》诗词稿中有两次提到,一次为《寄赠梁漱溟老师》,原诗如下:“抗战沂蒙下,相逢值乱離。浮云一别后,流水欲何之。沧海思良友,高山忆我师。讵知塵烟靖,绛帐拜可期。”在自注中陈老写道:“甲子之春读报知梁漱溟老师在京参与全国政协,因寄一信,寄信越十日,得北京梁漱溟老师回信,知年已九十有一矣,别四十五年今始得信奉寄五律一首,时八四年四月十五日也。”另一处为一首《西江月》词,原词如下:“四十五年岁月,阿倾万变云烟,协商国事在今天,共整神州赤县。 钓叟磻溪未老,童颜鹤发遥瞻,邀同四皓驭鸾骖,四化计程可现。”<现在互联事业越来越成熟/p>
陈静吾从19 5开始接受梁漱溟先生的教诲,自从19 7乡村研究院因战争被迫停办之后,其还在19 9与恩师在山东省沂源县南部的蝙蝠峪见过一面,之后就是甲子(1984)年,与梁有通信往来,前后时间跨度将近50年,可知梁漱溟对陈老影响之深远。
此外诗词稿中还提到不少益友,如《忆常州潘氏兄弟》、《与胡贻孙先生二首七律》、《拟增渔翁慕良》、《辛酉端阳有赠华侨郑先生诚章》、《青玉案?於庚午年正月元宵節寄台灣友人葛君》等,既有当地的杏林武林诗友,还有远在台湾的好友。
在其众多的益友之中,胡医生与徐伯昌很值得一提。胡遗生祖辈居安徽泾县,后迁石塘经营茶叶。父亲胡永清,精武好诗,热心桑梓教育,曾捐资创办石塘小学。遗生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喜练拳术,也爱好诗文,曾师从峰顶寺可修禅师习武,常以其切磋“字门”拳术,后编写成《字门正宗》195 年胡遗生被选为石塘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后担任过乡卫生协会主任委员、县科协委员,又被江西省中医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病逝时享年79岁,听闻此噩耗,陈老悲痛欲绝,在《悼胡遗生》一诗其悲泣曰:“暗数光阴近花朝,大雅云亡顿寂寥。泪洒楚江歌薤露,星沉南极痛伤彫。流水高山添涕泪,风悲日暮怅云霄。误曲从此何人顾,鹤影缑山仰颈瞧。”这“流水高山”之知音的远去,对于陈老来说,无疑是“极痛伤彫”的。
另一位便是徐伯昌,甲子之冬,伯昌病危,其在《别益友伯昌》中写道:“友徐伯昌文字交也,相对必谈诗文,真益友也,体素弱支离,卧病不起,吾行时彼以所看书相赠,言时泪已盈眶,余亦不能禁,遂书。”陈老按耐不住心中的纠痛,接着在诗中道:“伯昌卧病神难支,临别赠书双泪澌。国君已逝宛南去,我若临歧再赠谁。”这种深深的悲伤,在好友去世两年后,依然涌上心头。其在《浣溪沙?丙寅端阳次日哭友人徐伯昌》一词中吊道:“江上龙舟依旧游,岂有豪情看水鸥,良朋驾鹤缑山头。 顾曲周郎人不在,钟期琴调葬荒邱,沾巾老泪怎能收。”一首词还难以完全表达其深切之情,并在后跋中补充:“徐君伯昌异乡之知友也,相识于廿年前,风雨之夕,常以笔墨相切磋,其文章诗词吾不如也,其人谨慎不甚语,深得处世之道者,生前写诗集一卷,曾请予为之楷书以清之,书十余首,余素不精楷,笔画狼藉,复奉还之曰,吾之楷诚不如君之自书也。吾之行草浪笔也,泛羁之马耳,自观可也,岂可以为君清诗哉!”一句“国君已逝宛南去,我若临歧再赠谁”便可知徐老乃陈老之真正诗文挚友。
五、思母念乡
陈老对母亲的殷殷想念,可谓久久萦怀;对家乡的眷恋,亦是情真意切。比如“游子已无感物意,只为老母在天边”;“秋风摇落异乡心,虫韵偏助遊子吟”;“三十年间忆别母,八千里路手牵儿”;“犬吠唤回远梦,蛙喧引动乡愁”;“妻儿居江左,老母归鲁天”等。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陈老出生在北方,却漂泊于南方,浮家泛宅,这种“漂泊”之感,对故乡及其母亲的思念无处遣怀,故而只能诉诸笔端。也许是漂泊的太久,便习以为常了,或许是其突然有一天想通了,真可谓“吾心安处是吾乡”。故而其还有蛮多诗词对“家”的感念表现的较为旷达,如“薄田几畝种桑麻,芳树白溪有我家”,无家处即为家,寻觅归处,无处不是归,天地则是大归,陈来托体山林,也许是生命之大归。
在陈老的诗词之中,还有一种物我冥然,无异类之天地万物大同观,与庄子的齐物论,佛家之无相法门一脉相承。在其《杂诗四首》之一写道:“鸡犬皆儿女,牛羊亦朋友。物类俱至情,今人悉无有。”在陈老的眼中牛羊与人类一样,都是他的朋友,都是活泼泼的生命。丁巳之夏,陈老又写道:“次女馈乳鸭两只,蓄之池上,自去自来。今春飘飘飞舞,雅可怡情,家人竟烹而食之,吾为之怏怏不快者数日。”其中的“物我同途义,何为相惨摧”,一句集中呈现了陈老对天地万物的基本价值观。诗者,情之所动也,陈老这种悯物惜人的思想,实乃因内心之至情所驱动,故发而为诗,这也正是诗的灵魂血脉所在。
这种“物吾同与也”之万物大同观,与其早年在梁漱溟身上学到的“以虚通之心感万物”;“顺通而物我冥然一”的思想有关,更与其晚年参研道家佛家思想有关。这是其诗词稿中表达万物平等、物我冥然感念的一面。
在写作之外,陈老还注重总结经验,这在他所写的《绝妙好词有非身临其境而不能悟者》,及其《聊作诗话一则》等诗论之中得以体现。其说:“‘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等悉是佳句,美不胜收,而苦况尽在言外。较之‘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之句,不可同日而语矣,盖以其一读之后了无余味也”,并告诫“又如李白之豪迈,杜陵之悲苦,有非身临其境,不能会悟老杜之《七歌》是也。”在写诗之法方面,其说:“写绝句能令人读之意远方得诗中之三味。不然顺笔直书,所谓开门见山,读一遍尚可,再吟之则索然寡味焉。”这些经验之谈,可谓金玉良言。
其少时失怙、经抗战、历文革,又遭妻子失明,可谓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他心中有忧愁,有不平,有不甘,甚至一度因为写诗词而罹难,特别是文革期间遭遇“煮鹤焚琴,埋诗碎砚”,可谓“诗书丛里竟多灾”,但他并没有去抱怨,在他的诗词中很少读到怨恨。我想这跟他北方人的特有豪爽、开朗的性格有关,亦与其早年从梁漱溟那感悟到由独而明朗,胸壑无欲,顺自然,合天理的寂寥虚静之心有关,更与其中晚年深厚的学养有关,故而能把这些“忧愁”、“愤懑”消化在内心,化作笔底娟娟流水般的诗句。
总之陈老诗词面貌多元,有“苦况尽在言外”之圆融,山水田园诗成就尤高,好似烂漫的小孩,又像沧桑的老翁,融野质理趣与苍劲幽旷于一炉。不管是以诗记事,借景抒情,还是假物明理,都开通了一条从历史到现实,从人事到自然,从内心到苍境之间的道路,在内省与寂寥之中,叩响了灵魂深刻与心境平和的天籁,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是他自己,他把诗与自己一起栖居在一个满壁书籍又无人来往的心灵茅屋之中。
南斗(裴满意)
完稿于豫章滕王阁畔
共 576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不错的散文,让读者对陈静吾先生有了全面的的认识,无论是诗文方面的造诣还是在文革时期的处世立命的态度,都可见一个文人的处变不惊遗世独立的人生境界。(:金拓)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4:20:4 很精彩的一篇赏析,透过作者的文字,了解陈静吾先生诗词的大气,正义,以诗词可以体现先生的人格和高尚品德,都值得我们学习尊敬,感恩作者无私分享,传递美好,问好作者。 命运不是还未开始就认输,活着,请用心上路。
2楼文友: 1 :5 :17 从陈先生身上看出一位有着中国传统文明的老知识分子形象,正是这种形象已经在现代文化人身上荡然无存,文学沦为争名夺利之利器,或打击对手之手段,真正具有文人风骨的几个老人无一不是从民国走过来了,比如一百多岁的杨绛先生。小四,小韩或某宝贝之流的畅销文人是否应该向前辈们学习学习。
楼文友: 16:14:16 导师近来可好不来墨派看看吗 秋风细雨,何处话凄凉? 人已散,道已荒,悲坟情塚,月苍茫。 重逢喜,离别伤,十年相思,百年泪, 悠悠千年情堪殇!
池州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驻马店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毛囊炎跟灰指甲
-
怎样饲养大麦町犬位置
怎样饲养大麦町犬怎样饲养大麦町犬 17:35:30出处:络点击:3034 导读: 大麦町犬个别较大,加上它原是拖曳犬和...[详细]
2022-06-10
-
怎样预防贵宾中暑位置
怎样预防贵宾中暑怎样预防贵宾中暑 16:11:59出处:络点击:2047 导读: 夏天要随时注意贵宾是否出现异常行为或...[详细]
2022-06-10
-
怎样非常有条理的挑选边境牧羊犬位置
怎样非常有条理的挑选边境牧羊犬怎样非常有条理的挑选边境牧羊犬我们要有条理的做好每一件事情,也包括对狗狗的选购,其实这是对边境牧羊犬与自...[详细]
2022-06-10
-
恩人你从此就是我的主人位置
恩人,你从此就是我的主人恩人,你从此就是我的主人 16:11:59出处:络点击:1470 导读: 2月27日上午9时许,110指...[详细]
2022-06-10
-
怪异杀手牛头梗厉害吗位置
怪异杀手牛头梗厉害吗怪异杀手牛头梗厉害吗 17:41:18出处:络点击:4645 导读: 牛头梗属英国血统,名称源自19世...[详细]
2022-06-10